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從垃圾到資源 表揚垃圾處理績優單位

垃圾處理 焚化廠營運管理 灰渣資源循環 廚餘多元再利用

垃圾處理與資源循環,不只是環保工作的一部分,更和大家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環境部每年都會組成專家小組辦理焚化廠與管理單位評鑑,希望鼓勵各地方政府、焚化廠與企業一起努力,把廢棄物處理得更乾淨、更有效率,並讓資源能夠再利用。114 年 6 月 11 日辦理「113 年度焚化廠、焚化再生粒料及廚餘業務評鑑聯合頒獎典禮」,共頒發 36 座獎項,感謝各單位在垃圾處理、焚化再生粒料循環與廚餘回收上的努力,也向第一線工作人員致上最高敬意。

致敬努力單位

垃圾處理與循環經濟工作,展現了全國地方政府、焚化廠與企業的共同努力,在專業技術與管理制度的推動下,各地都交出亮眼成績,也在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上邁出重要一步,具體成果如下:

焚化廠營運管理業務評鑑獲獎單位合照
焚化再生粒料循環業務評鑑獲獎單位合照
廚餘回收業務評鑑獲獎單位合照
業務評鑑獲獎單位合照
  • 焚化廠營運及管理: 新店廠、利澤廠、嘉義縣永續循環中心表現優異,不僅提升設備效率,還導入 AI 技術與智慧監控,做到安全又節能;苗栗縣及彰化縣環保局在管理面積極落實垃圾減量與分類政策,並展現區域合作精神。
  • 焚化再生粒料循環:高雄市與彰化縣分別拿下直轄市與非直轄市的特優獎,將焚化底渣轉化為再利用材料,應用於公共工程,品質更獲「國家卓越獎」肯定。
  • 廚餘回收:新北市、嘉義縣、彰化縣及金門縣成功發展多元的廚餘再利用方式,像是厭氧消化、黑水虻等,不但減少垃圾進焚化爐,也創造綠能。
  • 支持循環經濟企業:台電公司、內政部國土署、中華電信、國防部軍備局、臺灣港務公司與欣高石油氣公司等單位,積極採用焚化再生粒料,展現公私部門的合作力量。
資源循環效益

這些努力不僅是數字的呈現,更與我們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透過技術創新與全民參與,逐步打造更乾淨、更永續的生活環境:

  • 減輕焚化壓力:全國廚餘回收量達 51 萬公噸,有效降低垃圾進入焚化廠。
  • 創造綠色能源:焚化廠每年提供 31 億度綠電,足夠供應 76 萬戶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需求。
  • 實現全循環目標:焚化再生粒料的循環率已經達到 100%,展現資源循環具體成效。
邁向永續未來

本署會持續推動智慧化與 AI 技術的應用,讓垃圾處理設施更高效、更乾淨、更安全,同時也需要全民共同參與,從垃圾減量、正確分類到支持循環經濟,讓環境更永續。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