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害陳情處理
與中部地方環保局建立「中部地區異味公害陳情區域治理平台」,並與專家學者及檢測單位合作,主動針對中部嚴重異味污染案件進行污染源診斷、輔導與督察監督。
中部地區異味污染問題與改善計畫依本署「公害污染陳情網路受理系統」資料顯示,中部地區近3年異味污染物陳情案件數皆居各類別污染陳情案件數榜首。因此,中區環境管理中心於民國112年起規劃「異味陳情督察改善計畫」,透過專家學者協助及整場污染深度健檢督察作業,達協助業者自主進行污染改善、降低異味污染陳情案件與提升民眾對環保單位施政滿意度之目標。異味公害陳情件數自民國 111 年至民國112年從 4,403 件降低至 3,840 件。

位於臺中市某間有機肥料製造公司,將未依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登載製程完成再利用程序之事業廢棄物,直接以太空包裝運至彰化縣芳苑鄉 3 處堆置,引發惡臭使居民及鄰近的國小師生抱怨連連,更造成當地居民集結抗議。
本署、彰化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及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依權責分工合作,彰化縣環保局要求業者依法進行廢棄物清除作業,臺中市環保局對該公司執行廠區周界異味污染檢測,測值超過法規標準並依法裁處,而本署對該公司執行深度督察,確認該公司未依核定之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完成轉化為肥料,函請臺中市環保局依法裁處並廢止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最後該公司將堆置之半成品堆肥全數清運回廠並委託合法清除處理,及不再收受事業廢棄物進行再利用,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順利解決民怨及遏制不當再利用事業廢棄物情形發生。

掩埋場智能監控與管制中心運用多項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具體實施方式包括:透過AI熱輻射偵測暨火光煙霧偵測監控系統,及早發現火災風險,立即啟動防火措施,避免火災擴散;在沼氣管裝設甲烷偵測器,即時監控甲烷氣體,防止爆炸或自燃發生;應用人型區域電子偵測監控系統監控場內大型機具(如挖土機或山貓等)運作狀況,辨識並示警周圍是否有人員進入危險區域,避免碰撞事故;結合車牌辨識系統和智慧地磅,自動識別進出車輛的車牌並秤重,準確記錄廢棄物的進場量,防止違法傾倒及超量垃圾進入場區,確保掩埋場規範運作。最後,整合這些技術共同運作,形成完善的防災與管理系統,有效提升營運管理及污染防治能力。
此外,推動建置掩埋場智能監控與管制中心的目的是強化掩埋場的環境監控及污染防治,其中覆土、滲出水收集處理及地下水監測是關鍵的污染防治措施,各項措施詳細說明:覆土處理為每日作業結束後,必須以厚度15公分以上的覆土覆蓋垃圾,以防止雨水滲透和氣味擴散,減少滲出水的產生,並防止病媒滋生;滲出水收集處理方面,掩埋場應設有完善的滲出水收集和處理系統,確保滲出液集中處理後符合環保標準,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周圍環境;地下水監測方面,為預防地下水污染,應在掩埋場上下游設置地下水監測井,並定期檢測水質,重點監測重金屬如砷、鉛、鎘等污染物。
- 發布單位:中區環境管理中心
- 發布日期:113-09-05
- 檢視更新日期:11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