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查核
建立中部地區空氣污染查核實務交流區域治理平台,推動固定污染源數位科技智能管理及強化區域環境治理概念,共同改善地區的空氣品質。
空氣品質改善計畫運用科技工具和背景調查,進行大數據分析中部地區的空氣品質,找出可能存在高污染風險的地區和事業,並透過勾稽比對,確認事業所取得之環保許可內容是否合理,對於有可疑情況的企業進行深入調查。透過與各地方環保機關合作,舉辦環保許可交流會議、智慧查核技術研習與法規及自主管理宣導會,以提升環保人員執行相關業務之效能,並宣導法規,幫助企業更好地遵守法令和自主管理,進而改善中部地區的空氣品質,落實區域治理。


中區中心利用智慧空氣品質感測物聯網大數據及儀器監測,精確掌握彰化縣彰濱產業園區內 2 家金屬熔煉廠異常排放行為,這些工廠煙塵原本應經空氣污染防制設備的處理與收集,但由於集氣設備效率不足,無法有效收集與處理污染物,因此將含粒狀污染物煙塵大量排放至空氣中,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本中心聯手彰化縣環保局於深夜進行突襲稽查,成功揪出2家未妥善處理空氣污染物的事業。



透過與各地方環保機關的合作,舉辦了一系列的環保許可交流會議、智慧查核技術研習以及法規宣導會。透過科技工具的運用、與地方環保機關的合作以及法規宣導,提升環保人員的執行效能,並幫助企業更好地遵守法令和自主管理。目標是改善中部地區的空氣品質,落實區域治理,為地區居民提供更健康的生活環境。
持續推動辦理固定污染源事業自主管理及法規宣導會,為預防實質污染發生,降低環境污染負荷,推動及強化產業自主管理能力。


掩埋場智能監控與管制中心運用多項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具體實施方式包括:透過AI熱輻射偵測暨火光煙霧偵測監控系統,及早發現火災風險,立即啟動防火措施,避免火災擴散;在沼氣管裝設甲烷偵測器,即時監控甲烷氣體,防止爆炸或自燃發生;應用人型區域電子偵測監控系統監控場內大型機具(如挖土機或山貓等)運作狀況,辨識並示警周圍是否有人員進入危險區域,避免碰撞事故;結合車牌辨識系統和智慧地磅,自動識別進出車輛的車牌並秤重,準確記錄廢棄物的進場量,防止違法傾倒及超量垃圾進入場區,確保掩埋場規範運作。最後,整合這些技術共同運作,形成完善的防災與管理系統,有效提升營運管理及污染防治能力。
此外,推動建置掩埋場智能監控與管制中心的目的是強化掩埋場的環境監控及污染防治,其中覆土、滲出水收集處理及地下水監測是關鍵的污染防治措施,各項措施詳細說明:覆土處理為每日作業結束後,必須以厚度15公分以上的覆土覆蓋垃圾,以防止雨水滲透和氣味擴散,減少滲出水的產生,並防止病媒滋生;滲出水收集處理方面,掩埋場應設有完善的滲出水收集和處理系統,確保滲出液集中處理後符合環保標準,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周圍環境;地下水監測方面,為預防地下水污染,應在掩埋場上下游設置地下水監測井,並定期檢測水質,重點監測重金屬如砷、鉛、鎘等污染物。
- 發布單位:中區環境管理中心
- 發布日期:113-09-05
- 檢視更新日期:11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