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優質公廁
環境衛生是國家形象及國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為提升生活水準,我們實施了「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這項計畫從106年開始實施,主要目標是建構優質公廁和改善環境品質。地方政府也積極參與,推動公廁改善和環境清潔消毒工作,取得了亮眼成果。考慮到環境衛生的廣泛性,未來將以直接管領原則治理,由地方政府跨部門整合資源,以達成永續環境目標。
計畫內容包含老舊公廁修繕、推動特色公廁、地方公廁巡檢、QR code通報等。增設項目可分為「硬體」及「軟體」兩個方向執行。
硬體:修繕老舊公廁與興建,推動預鑄式景觀廁所,推動特色公廁及性別友善公廁設置。
軟體:督導地方加強公廁列管及巡檢,鼓勵民眾QR code通報,24處公廁智慧化監測,電台推廣如廁文化。


108年起推動「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目的在於提升公共衛生水準和環境品質,同時促進觀光產業的發展。計畫的主要內容包括補助地方政府汰換老舊公廁,興建及修繕4,000座公廁,透過提升公廁設施和環境,提高觀光遊客的舒適度和滿意度。
為了確保公廁的品質和友善度,各地政府按照「友善廁所設置參考指引」進行修繕及新建公廁,並針對人潮密集地點的公廁進行建檔列管,進行評鑑和分級管理,定期檢查,提升公廁的文化水準。

此外,計畫還鼓勵民眾參與公廁評鑑活動,以監督公廁環境品質。同時辦理績優公廁評比活動,表揚管理單位,鼓勵提供優質公廁,進一步推動公廁禮儀,宣導如廁文化,並推行智慧化感測器,提升管理效率。
最終目標是以國際通用設計為目標,打造舒適友善的公共廁所,透過辦理公共廁所競圖活動,吸引民眾參與,共同努力打造一個舒適、舒心及安心的多功能友善廁所。

自108年至113年,環境部積極推動「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旨在提升公廁硬體品質,使之達到「不髒、不濕、不臭」的標準。計畫期間,補助地方政府修繕改善、新建公廁4,290座,總計投入16.5億元。
為了引導地方政府進行公廁的修建和維護,環境部推動「友善廁所設置參考指引」,要求考量基本、性別、親子、高齡及身心障礙等友善度。至113年底,已補助修建性別友善廁所、無障礙廁所、親子友善廁所共953座。
截至113年底,全台已建置公廁超過4萬5千座,並實施公廁評鑑制度,每年評鑑列管公廁1次,其中特優級公廁達95.8%。同時,推動公廁QR code系統,方便民眾回饋意見。
推動如廁文化,鼓勵民眾正確使用公廁,提升整潔度。112年舉辦民眾參與公廁評鑑活動,滿意度達95.3%。並辦理績優公廁評比活動,表揚35處績優公廁,肯定管理單位的努力。
於113年春節期間,推動通報公廁品質活動,民眾整體通報評分平均達4.6分(滿分5分),顯示對公廁品質普遍滿意。
藉由本計畫推動實施,興建及修繕公廁設施,全面建檔管理,提升公廁環境整潔品質及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並落實使用者即管理者的態度,促使國人認同公廁環境品質維持工作,並加深民眾對公廁管理維護單位每日用心辛勞之感謝,使全民以惜福及感恩之心,整體提升臺灣公廁環境品質,打造「臺灣優質公廁」,形塑新如廁文化,使國人及外籍旅客對臺灣如廁環境品質之提升實質有感。
目前全國列管(公私有)公廁數量共4萬5,000多座,達特優級公廁達97%,但如果出門在外有急需求,要怎麼找到優質的公廁呢?
環境部提供2種找公廁的方法(以手機直接搜尋「找公廁」或透過環境部環境即時通APP),就可以找到周遭500公尺範圍內的親子廁所、無障礙廁所、性別友善廁所或者是一般廁所,還可以導航前往,馬上解決如廁的需求。
- 發布單位:環境衛生組
- 發布日期:113-08-27
- 檢視更新日期:11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