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設施管理
藉由推動地方環保機關建立「區域性掩埋場智能AIoT(試辦)管制平臺」,結合人工智慧整合熱感應監視系統、火光煙霧偵測系統、車牌辨識及車輛進出管制系統、電子圍籬、智慧地磅等感測系統,24小時連續監控明火等產生熱源之風險物質,人工智能進行災害發生程度或疑似異常事件告警判斷,提升掩埋場管理成效。
掩埋場智能監控本中心導入區域治理平臺理念,規劃建置「掩埋場智能監控管制中心」。利用智慧科技監視設備,將掩埋場的監控資料直接回傳至中央管理中心,讓過去的被動監控升級主動即時地發現和處理異常事件,提升災害防治能力。同時,強化中央與地方的合作,實現資源整合共享。
建置及優化項目- 推動掩埋場人工管理轉型智慧化管理。
- 中央政策引導,地方配合推動,落實區域治理。
- AIoT智能監控,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災害風險。

透過智慧科技的應用,將掩埋場的被動監控提升至主動通知異常事件,能夠更即時地發現和處理潛在的災害風險。將持續推動智慧化管理,強化中央與地方的合作,共同致力於提升區域治理水平,保障公眾的安全和環境的健康。
掩埋場智能監控與管制中心運用多項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具體實施方式包括:透過AI熱輻射偵測暨火光煙霧偵測監控系統,及早發現火災風險,立即啟動防火措施,避免火災擴散;在沼氣管裝設甲烷偵測器,即時監控甲烷氣體,防止爆炸或自燃發生;應用人型區域電子偵測監控系統監控場內大型機具(如挖土機或山貓等)運作狀況,辨識並示警周圍是否有人員進入危險區域,避免碰撞事故;結合車牌辨識系統和智慧地磅,自動識別進出車輛的車牌並秤重,準確記錄廢棄物的進場量,防止違法傾倒及超量垃圾進入場區,確保掩埋場規範運作。最後,整合這些技術共同運作,形成完善的防災與管理系統,有效提升營運管理及污染防治能力。
此外,推動建置掩埋場智能監控與管制中心的目的是強化掩埋場的環境監控及污染防治,其中覆土、滲出水收集處理及地下水監測是關鍵的污染防治措施,各項措施詳細說明:覆土處理為每日作業結束後,必須以厚度15公分以上的覆土覆蓋垃圾,以防止雨水滲透和氣味擴散,減少滲出水的產生,並防止病媒滋生;滲出水收集處理方面,掩埋場應設有完善的滲出水收集和處理系統,確保滲出液集中處理後符合環保標準,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周圍環境;地下水監測方面,為預防地下水污染,應在掩埋場上下游設置地下水監測井,並定期檢測水質,重點監測重金屬如砷、鉛、鎘等污染物。
- 發布單位:中區環境管理中心
- 發布日期:113-09-05
- 檢視更新日期:11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