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在現代社會,環境衛生管理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品質和社會發展。積極推動環境衛生與清潔維護政策、優質環境營造政策,以及關心照護清潔隊員等措施,已成為當前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主要業務

我們致力於創造一個乾淨、安全、美麗的生活環境。這包括制定各種政策和法規,確保環境衛生與清潔維護得以落實,並針對環境污染、天然災害等突發事件制定應急計畫,迅速應對並恢復環境。同時,關心清潔人員的安全衛生和福利照護,優化環境清潔與廢棄物清運流程,以及海岸維護等方面的工作。不斷推動各項政策,力求營造宜居城市,提高居民生活品質,並保護寶貴的自然資源。

業務內容
  1. 制定環境衛生與清潔維護政策和法規,確保其有效實施。
  2. 擬定優質環境建設政策,以提升城市居住環境。
  3. 推動清潔人員的安全衛生、裝備、專業技能和福利照護政策。
  4. 執行環境清潔與廢棄物清運設備、車輛、設施及系統的優化工作。
  5. 制定環境污染緊急應變計畫,迅速應對突發環境污染事件。
  6. 規劃並推動天然災害緊急應變與環境恢復計畫,確保災後迅速恢復環境品質。
  7. 研擬、監督海岸清潔維護政策,保護沿海自然資源及生態環境。
  8. 其他有關環境衛生事項。
環境衛生業務執行成果-親子友善公廁
環境衛生業務執行成果-親子友善公廁
環境衛生業務執行成果-天災應變復原
環境衛生業務執行成果-天災應變復原
環境衛生業務執行成果-優化升級清潔隊備勤室
環境衛生業務執行成果-優化升級清潔隊備勤室
政策目標

推動環境衛生、汰換老舊公廁並提升維護品質、蚊媒疫病防治及環境疫災防治應變復原工作,關心照護清潔隊員,提升居住環境品質,營造宜居城市。

提升公共設施品質與環境管理計畫

透過改善公共設施品質與推動環境管理,提升環境整體品質與永續性。計畫包括公廁新設與修繕、推動公廁管理與清潔隊福利照護、推動低碳垃圾車、改善清潔隊備勤室環境,以及天然災害應變與環境復原等多方面措施,促進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願景。

公廁建構與管理

致力於推升全國公廁品質,並優先推動「老舊公廁」及「評鑑未達特優級公廁」進行修繕及新建整建。114 年至119 年預計達成2,500 座公廁新建或修繕作業,逐步營造國內優質公廁,提供優質如廁環境。

公廁品質需要政府與民眾一起努力,尤其是在觀光區域,對於人潮眾多、觀光重點區域增設更多公廁,並加強觀光重點之公廁環境巡檢,搭配QR code 開放民眾也可以參與管理。同時,鼓勵民間參與公廁的營運,以提升管理品質。不僅可以改善公廁環境,也有助於觀光產業的發展。

清潔隊員福利照護

藉由辦理相關訓練或講習,強化清潔隊員職業安全衛生認知,督導地方政府落實職業安全衛生法相關規定,期有效協助、提升地方環保機關清潔隊對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工作的重視,促進清潔隊員的工作安全與健康。

低碳垃圾車推動情形

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各國近年來積極推廣低碳運具,國內家戶垃圾清運以沿街收運為主,使垃圾車作業起停頻繁、高油耗(垃圾車多以傳統柴油引擎為主,其廢氣排放亦為民眾關切議題)。為響應國際節能減碳,推動補助地方政府換購低碳垃圾車。

清潔隊備勤室環境改善

本署為落實總統及行政院照護清潔隊員政策,改善清潔隊備勤室逐年老舊破損,提升清潔隊員作業環境品質,特辦理清潔隊作業環境改善及優化,提供地方清潔隊員安全且舒適工作環境。

天然災害緊急應變及環境復原之規劃、推動、協調、執行及督導

因應環境暖化、氣候變遷,近年來環境災害發生的頻率增加,危害的程度加劇,協調、督導各縣市災害及防疫物資整備,並規劃相關調度機制,以有效掌握狀況,即時支援災害應變與環境復原,提升災害應變運作成效。

未來展望

通過持續的努力和各項政策的實施,我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時也意識到還有許多挑戰和問題需要共同努力解決。未來將繼續推動環境衛生管理工作,推動內容如下:

  1. 推動安心、舒適及有尊嚴的公廁環境,提升公廁等級至特優級,打造優質環境。
  2. 提報「健全清潔隊管理暨垃圾車收運電動化推動計畫」經建計畫。
  3. 健全地方環保機關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推動汰換老舊垃圾車為低碳垃圾車。
  4. 強化登革熱孳生源支援,精準實施防治策略,降低病例數。
  5. 考核海岸清潔維護,依考核辦法督促部會及地方加強海岸清潔。
  6. 發展UAV空拍海岸廢棄物AI系統判定廢棄物種類技術,取代人工計算。
  7. 辦理災害環境復原調度實體演練、盤點地方政府災害應變機具及物資。

藉由推動以上要點,提升居住環境品質,營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為民眾的健康和生活品質不斷努力。

焦點議題

業務執行成果

熱門服務

常見問答

目前全國列管(公私有)公廁數量共4萬5,000多座,達特優級公廁達97%,但如果出門在外有急需求,要怎麼找到優質的公廁呢?

環境部提供2種找公廁的方法(以手機直接搜尋「找公廁」或透過環境部環境即時通APP),就可以找到周遭500公尺範圍內的親子廁所、無障礙廁所、性別友善廁所或者是一般廁所,還可以導航前往,馬上解決如廁的需求。

為了建構舒適、安心及有尊嚴的優質如廁環境,擺脫過去公廁又髒又臭形象,讓民眾敢上公共廁所,環境部108至 113年推動「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補助地方辦理系統性汰換老舊公廁,促進觀光產值及優質公廁,提升國民如廁文化,現已補助16.5億元、汰換修建4,290座公廁。未來六年將投入55.24億元,新建、修繕2,500座公廁及強化4萬5,000多座公廁管理,將未達特優公廁透過硬體改善,軟體加強管理,達特優、融合在地特色文化打造特色公廁、推動性別友善公廁倍增行動方案及如廁文化。
性別友善廁所,指無論任何性別都得以自在使用之公共廁所。依據行政院性平處調查顯示,1萬3,104名多元性別者參與調查,研究發現受訪者感覺到不舒服、被歧視的情境或場域,有17%發生在公共廁所、更衣室等空間。環境部為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且有尊嚴公共環境,推動設置性別友善廁所,目的係為了不分性別、不分年齡能夠便利安全服務到每一個人。性別友善廁所強調以廁間功能作為空間調整,每一馬桶都有單獨的廁間,燈光明亮,有防止偷拍設計等。全國列管4萬5,000多座廁所,性別友善廁所僅623座,僅約1.4%,目標118年底倍增為1,246座,接近2.8%,並不影響男女廁的數量及使用權益,但是,可提供給跨性別的照護者與被照護者(例如爸爸帶著女兒、看護帶著受照護者等)如廁的便利與尊嚴。落實聯合國2030年為所有人提供安全廁所的承諾,朝向提供清潔衛生設施(SDG6)、性別平等的空間服務(SDG5)以及打造包容、安全及永續城市(SDG11)等永續發展目標努力。

社群動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