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對農地重金屬污染的認識

為瞭解臺灣地區農田土壤受重金屬污染情形,自民國71年起,環境部開始對農田土壤進行調查,主要針對可能受到砷、鎘、鉻、汞、鎳、鉛、鋅及銅等重金屬污染的情況。此舉旨在了解土壤污染程度,以確保農地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進入民國91年後,更是展開對具體農地的污染查證工作,以確定污染範圍和程度,顯示政府對土地資源保護的重視。

污染影響示意圖
污染影響示意圖
防治農地土壤污染的策略

從民國92年至民國98年間,各縣市環保局開始針對可能具有高污染潛勢的農地進行土壤調查和監測。另自民國99年至106年間,中央環保機關也陸續推動調查計畫,系統性辦理全國農地土壤污染查證工作。根據調查結果,全國共計約1.2千公頃受污染農地,經過多年努力,已於民國110年底完成改善工作,政府亦同時推動了污染源的管制作業,以實現土壤污染的防治目標。

現場勘查紀錄
現場勘查紀錄
土壤採樣作業
土壤採樣作業
農地土壤污染預防策略

環境部自112年起推動全國農地污染預防工作,以有效運用監測資源並防範污染發生,將全國農地灌溉區域依潛勢分類監測管理,包括農地土壤與灌溉水質抽測,以及針對農地異常案件啟動污染溯源與防治機制,持續掌握農地潛勢變化,透過每年定常性監測保護農地灌溉區域,以落實農地預防管理目標,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污染溯源調查-1
污染溯源調查-2
污染溯源調查-3
污染溯源調查
確保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通過持續掌握農地污染動態、強化污染預防管制和責任追償、建置土壤品質資料庫以及跨部會協商,政府最終目標是確保土地資源的永續利用,維持良好的土壤品質,並將美好的環境傳承給後代。這反映了政府在保護土地環境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積極行動,以確保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未來世代的生活品質。

相關成果及更多資訊可至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網「全國農地重金屬污染潛勢調查」查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