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南部地區河川水質管理

為了改善河川水質中重金屬超標的問題,保護流域環境品質,南區中心採取了五大核心措施:收集資料、追溯源頭、監控水質、進行稽查和推動改善。並與農田水利署合作,針對灌溉污染的來源進行溯源調查,特別是潛在的高污染企業。使用科技來監控和稽查這些企業,並與環保局合作,移交給警方處理涉嫌違法的案件,確保違規者改善行為。

稽查行動與改善

二仁溪支流三爺溪附近的五空橋河川測站,根據RPI污染指數發現常常超過6.0,屬於嚴重污染狀況。南區中心鎖定該測站附近相關業者,查出金○有限公司為高風險事業名單,亦進行深度查核後發現,該業者放流口排放墨綠色強酸廢水,pH值現場測為1.82,並且於重力式濃縮池拉設管線經生活污水管線至橋梁下方排放口繞流排放至廠外;而在廠內製程區廢水並未經管線收集至集水井,係直接外溢至地面收集溝,造成土壤污染。

檢警調環聯合搜索齊心蒐集犯罪證據
檢警調環聯合搜索齊心蒐集犯罪證據
同仁於橋梁下隱蔽處採樣可見墨綠色廢水排放痕跡
同仁於橋梁下隱蔽處採樣可見墨綠色廢水排放痕跡

該公司於112年8月1日被判處勒令停工並限期改善。對應到該公司下游的三爺溪五空橋測站,112年平均RPI為5.6,相比於前一年的6.6,情況有所好轉。迄今113年6月五空橋不再是嚴重污染測站,水質已有明顯改善情形。

環管署同仁會同環保局人員與CWMS專家執行查核
同仁會同環保局人員與CWMS專家執行查核

透過南區中心與農田水利署的合作,成功採取了多項措施來改善水質問題。不僅針對潛在的高污染企業進行了深度稽查和監控,後續仍促使業者進行改善。未來,將繼續與相關單位密切合作,持續推動環境保護工作,確保河川水質的持續改善,保護流域環境品質。

新聞發布

焦點議題

業務執行成果

熱門服務

常見問答

掩埋場智能監控與管制中心運用多項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具體實施方式包括:透過AI熱輻射偵測暨火光煙霧偵測監控系統,及早發現火災風險,立即啟動防火措施,避免火災擴散;在沼氣管裝設甲烷偵測器,即時監控甲烷氣體,防止爆炸或自燃發生;應用人型區域電子偵測監控系統監控場內大型機具(如挖土機或山貓等)運作狀況,辨識並示警周圍是否有人員進入危險區域,避免碰撞事故;結合車牌辨識系統和智慧地磅,自動識別進出車輛的車牌並秤重,準確記錄廢棄物的進場量,防止違法傾倒及超量垃圾進入場區,確保掩埋場規範運作。最後,整合這些技術共同運作,形成完善的防災與管理系統,有效提升營運管理及污染防治能力。

此外,推動建置掩埋場智能監控與管制中心的目的是強化掩埋場的環境監控及污染防治,其中覆土、滲出水收集處理及地下水監測是關鍵的污染防治措施,各項措施詳細說明:覆土處理為每日作業結束後,必須以厚度15公分以上的覆土覆蓋垃圾,以防止雨水滲透和氣味擴散,減少滲出水的產生,並防止病媒滋生;滲出水收集處理方面,掩埋場應設有完善的滲出水收集和處理系統,確保滲出液集中處理後符合環保標準,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周圍環境;地下水監測方面,為預防地下水污染,應在掩埋場上下游設置地下水監測井,並定期檢測水質,重點監測重金屬如砷、鉛、鎘等污染物。

焚化底渣經過篩分、破碎、磁選分離、風選分離、渦電流分選等機械物理處理方式,去除焚化底渣中易腐爛、鬆動、不適合再利用的部分,並分離出鐵金屬、未燃物、非鐵金屬等物質,接著再透過穩定化、熟化或水洗等化學處理方式,降低焚化底渣中的重金屬溶出以及異味。經過這些處理後的產品可以替代天然砂石作為工程材料,稱為「焚化再生粒料」。

一般民眾產生的垃圾在焚化爐中經過高溫完全燃燒後,可燃物質將氧化為安定的氣體,不可燃物質則轉化為性質穩定的無機物。垃圾在焚化爐燃燒完成後,其中殘留在爐床中的篩灰、爐床灰等二種物質,稱為「焚化底渣」。

社群動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