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清理
比照向海致敬,建立土地權屬機關清理垃圾及菸蒂分工。
透過各級政府菸蒂不落地活動之辦理,提供綠點或實質物品鼓勵民眾撿除菸蒂。


常見菸蒂熱點如便利商店、燒烤店、網咖、醫院及診所、房屋仲介、交通場站及停車場等周圍人行道、巷弄、道路或排水溝等,菸蒂易集中。
加強推動店家友善環境概念與責任,初期推動自主打掃,中期加強稽查處分,長期研議公告擴大清掃範圍。

113年編列約1,800萬元,持續協助地方政府逐步汰舊換新清溝車,並以區域合作概念補助並加強地方政府清溝工作之執行,截至113年4月底全國清溝車有370輛,未來有經費可採以租代購,編列清溝服務費用,形成清溝服務產業。


菸蒂隨風吹入或人為棄置進入區域支流排水、灌溉渠道等,隨著降雨強度大小匯集至大排、河川,隨著潮汐,擱淺至岸邊或流入海洋。
由環境部、經濟部水利署與農業部共同推動河川攔除廢棄物作業,攔除懸浮於地面水體之廢棄物(含菸蒂),作為河川污染整治措施,避免因垃圾影響防洪設施之操作以及維護水中生態。
經濟部水利署及農業部農田水利署辦理中央管區域排水、灌排渠道設置攔污索並攔除河面垃圾;環境部補助地方政府辦理清除河面垃圾(含菸蒂),建立地面水體垃圾攔除考核機制,考核對象為水利署所屬各河川分署、農田水利署各管理處及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
海岸受到人為活動、地形及潮汐影響,易堆積漂流木及垃圾,破壞環境景觀。
統計近六年(107至112年)每年約有1萬場淨灘活動,每年約18萬人次參與,隨著向海致敬計畫啟動,民眾淨灘清理的垃圾量也逐年下降,趨勢由107年3,702公噸/年,下降至112年3,067公噸/年,整體淨灘垃圾量約下降1成7,也有許多民間團體反映海岸已定期清理,需另尋可辦理淨灘活動場地,顯示向海致敬的政策,確實讓海岸逐漸乾淨。


惟為瞭解海岸廢棄物組成,環境部自107年起,參照美國海洋保育協會(Ocean Conservancy) 制定ICC(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於全國19個臨海縣(市)試辦海岸廢棄物特性調查。ICC調查是以目視方式,對於選定樣區之廢棄物按照表格項目進行計數,並將數據累積用以教育大眾瞭解廢棄物對於海洋污染的嚴重性。我國整體淨灘行動ICC調查成果由107年15,151個下降至112年4,323個,菸蒂及打火機約有3.7%。
為達到海灘永遠是乾淨的目標,明確界定海岸權管單位,建立清理機制,推動跨部會之整合事宜,由環境部統籌9個部會,15個機關及19個地方政府本於「定期清」、「立即清」及「緊急清」精神共同推動海岸清理管理各項工作,讓每一吋海岸都有人管、每一吋海岸都乾淨。
環境部補助地方政府執行海岸巡查、清理工作,並進行部分場次海岸廢棄物調查。
環境部推動「全國菸蒂不落地方案」,主要由「改變文化」、「源頭減量」、「稽查取締」、「環境清理」、「公私協力」及「加強研究」等6大策略、21+N措施來推動,讓我們的生活環境乾淨健康,讓我們的生態環境清潔永續。
首先從改變文化做起。希望能夠在源頭就讓吸菸者養成習慣,確實熄菸、不邊走邊抽、菸蒂丟垃圾桶。透過形塑社會氛圍、互相提醒鼓勵、及通力實踐來改變。這部分將與文化部小野部長及文化部共同響應。
2023年我國菸品銷售約362億根,若有四分之一菸蒂遭亂丟,估計每年至少超過90億根菸蒂流布於環境中。廢棄的菸蒂殘留菸草、濾嘴和紙包裝三個部分,濾嘴成分為醋酸纖維(cellulose acetate),是一種人造持久的塑膠,丟棄於環境後無法生物降解而需要10年或更久時間才能分解;殘留的菸草含有4千種以上有害化學物質,如尼古丁、砷、鉛、銅、鉻、鎘及多環芳香烴類等有害物質,釋放出的化學混合物,含有有毒和致癌物質,如釋放到環境進入土壤、水域、湖泊和海洋,菸蒂內的有毒物質溶出,影響環境及海洋生態,亦有研究指出,吸食過的菸蒂及尼古丁瀝出液對魚類有一定的致死率(在一公升的水中放入一個菸蒂,就能使一半的魚死亡),進而進入食物鏈,對於環境及國人健康都會造成危害。
菸蒂經任意丟棄,透過排水溝或雨水側溝,經排水或河川,漂流到海灘或海洋,不但污染環境,海鳥或海洋哺乳動物誤食的情形也時有所聞,對生態威脅不亞於塑膠垃圾。
依2022年國際海岸清理報告指出,約47萬名志工,清理約2萬5,000公里海岸,清理出約1,552萬件廢棄物,其中菸蒂占最多,約186萬件。
我國2022年1萬1,488人參與淨灘,清理約48公里海岸,清理出約19萬件廢棄物,其中寶特瓶及塑膠瓶蓋約7.9萬件、漁業廢浮球/桶約1.8萬件、菸蒂約1.3萬件(約占6.8%)。2023年2萬3,287人參與淨灘,清理約28公里海岸,清理出約30萬件廢棄物,其中寶特瓶及塑膠瓶蓋約11.7萬件、漁業廢浮球/桶約1.6萬件、菸蒂約2.3萬件(約占7.4%)。目前生活環境中仍存在亂丟菸蒂的問題,影響市容觀瞻及生活環境品質,也持續危害河川及海洋環境與生態。
- 發布單位:環境衛生組
- 發布日期:114-03-10
- 檢視更新日期:11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