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走出「垃圾桶」 好好回收再利用
日常生活中,過量購買、煮太多或是外食沒吃完,都可能變成廚餘,如果這些廚餘直接進了焚化爐,不僅增加垃圾處理的負擔,也浪費了本來可以再利用的資源。
從源頭做起,減少浪費減少廚餘最簡單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免浪費,在家「吃多少、煮多少」,上餐廳則是「吃多少、點多少」,避免因過度準備或點餐而留下剩食。如果真的有多出的食物,可以選擇分享給親友,讓食物發揮價值,而不是直接丟掉。當食物真的成為廚餘時,正確回收就是關鍵,只要將廚餘瀝乾、依照縣市政府規定分類,就能大大提升再利用的效率。同時要注意,來路不明的肉品、食材或不可回收者務必不要投入廚餘桶,才能確保整體回收系統的安全及品質。
廚餘回收,也能創造價值廚餘回收再利用的首要關鍵就是正確分類,廚餘可分為熟廚餘(養豬廚餘)與生廚餘(堆肥廚餘)兩種:
- 熟廚餘:米食類、麵食類、豆食類、零食類、罐頭食品類、過期食品及剩菜剩飯。
- 生廚餘:蔬菜類(未烹飪或腐爛的蔬菜、皮、籽及菜心、塊莖)、水果類(未烹飪或腐爛的水果、皮)、殘渣類(茶葉渣、咖啡渣、黃豆渣、榨汁後之果菜殘渣等)。
註:各縣市廚餘回收規定、成效及活動實例,詳細請查詢各縣市環保局網站。
廚餘並不是「垃圾」,而是能夠創造價值的資源,除了作為養豬飼料和堆肥之外,還能透過厭氧醱酵發電成為綠能,及黑水虻養殖技術促進資源循環,這些方式不僅能降低焚化廠負荷,也能推動循環經濟,讓廚餘被好好再利用。
本署呼籲大家一起從家庭做起,只要共同努力,廚餘回收再利用就能更完善,讓環境更永續。
- 發布單位:一般廢棄物管理組
- 發布日期:114-09-11
- 檢視更新日期:11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