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棄置預防管理作為
隨著工業化與城市化加速,事業廢棄物的產量逐年增加,部分不肖業者為了節省合法處理費用,將廢棄物透過跨縣市幹道運送至農牧用地或偏僻地區非法傾到。不僅破壞土壤及水源,更威脅當地居民健康,對環境造成長遠傷害。
傳統執法的挑戰與困境
《廢棄物清理法》第31條第1項第3款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之事業廢棄物清運機具,應依中央主管機關所定之規格,裝置GPS並維持正常運作。
現行法規雖明定清運機具應裝置GPS並維持正常運作,但在實際執行上,不法業者往往藉由關閉GPS或使用非列管車輛來規避流向管制,使得追查與取締工作面臨極大挑戰,也讓環保機關難以即時掌握異常行蹤。當非法棄置案件被發現時,往往已造成大規模污染,不僅事後復原費用龐大,也增加了源頭追溯的困難。
科技加持 提升執法效率
為強化執法量能、杜絕非法棄置,本署以預防的概念,建置「非法棄置智慧圍籬」系統,在棄置熱區周圍與主要幹道建置監控設備,利用車牌辨識技術和AI勾稽模組,透過平行比對機制,及早掌握清運業者異常行為,並主動通報執法人員,有助於提前介入處置。

結語
未來,本署將持續拓展監控點位、提升AI辨識精準度,並強化跨機關資料介接,以建構更完整的「智慧圍籬」監管網絡,達到預防及防堵非法棄置。
- 發布單位:環境執法組
- 發布日期:113-10-01
- 檢視更新日期:11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