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加速解決垃圾裸露堆置掩埋場問題

國內自 106 年起 24 座焚化廠進入整改期,因此每年部分垃圾需進入掩埋場處理。雖然衛生掩埋是合法處理方式之一,但是大部分縣市認為暫置只是過渡時期,仍期待可以儘速焚化處理,對進場垃圾未立即進行推平覆土作業,長期下來造成垃圾暫置的情況,依 112 年底統計資料,裸露暫置垃圾之掩埋場共 53 場,累計 84 萬公噸,集中於新竹縣、屏東縣、南投縣、雲林縣及桃園市等縣市約佔80%。經過這幾個月的努力,本部採用 AI 等新量測方式,即時掌握裸露量,目前堆置量已持續降低中,未來仍有持續努力空間。

垃圾清除處理依廢棄物清理法及地方制度法屬地方政府權責自治事項,中央政府依主管機關角色督導地方政府落實垃圾清除處理、辦理環保設施優化及整理整頓等工作,本部未來 3 年內將投入 12 億元,補助並督促各縣市依規定對進場垃圾推平覆土掩埋,以及強化掩埋場整理整頓打包及防災措施等工作,截至 113 年 9 月底裸露垃圾堆置量已逐步下降為 73.4 萬公噸,裸露垃圾本部精進作為如下:

  • 一、掩埋場整理整頓
    • (一)裸露垃圾覆土掩埋及打包:補助及督導地方政府將裸露垃圾覆土掩埋、分選打包,並已訂定裸露垃圾掩埋場分年完成 84 萬公噸妥善處理目標。
    • (二)裸露堆置垃圾掩埋場改善期程管控:請各縣市提報有裸露垃圾堆置之掩埋場完成改善期程,並請各縣市確實依本部審查通過之分年目標期程辦理,將每月定期召開進度追蹤檢討會議。
    • (三)環境敏感地區場址優先處理:
      • 1. 位於水源保護區的掩埋場,要求不再掩埋垃圾,做為轉運站者,另覓轉運地點,倘現階段仍需做轉運功能,應調整為倉儲型室內轉運。
      • 2. 將裸露堆置垃圾數量較少之掩埋場,送至重點使用之掩埋場進行集中處理,除便於監控及管理外,並可降低投入處理成本。
    • (四)AI 科技工具強化治理:透過 UAV 無人機建置掩埋場 3D 數位化模組,圖像化裸露垃圾堆置數量及其分布,同時輔以光學雷達測繪裸露垃圾堆置量體之變化趨勢,並建立全國垃圾掩埋場監控平台,以追蹤裸露堆置垃圾改善情形。
    • (五)強化掩埋場防災監控措施:導入紅外線熱像儀,透過「溫度」、「煙霧」、「火焰」等三階段由 AI 分析比對環境條件判別火災發生前之異常狀況,於災害尚未發生或擴大前即進行通報並作相應救災處置,另補助執行裸露垃圾掩埋覆土、設置沼氣管、篩分打包及消防監控等防災措施。
  • 二、協助地方政府建立自主處理設施
    • (一)截至今(113)年國內增加桃園、花蓮及臺東 3 座處理設施,以及六輕焚化爐增加協助雲林縣垃圾處理量,全國焚化量能從每年 650 萬公噸增加到今年 681 萬公噸。
    • (二)114 年增加新竹縣焚化廠正式營運、116 年臺南市焚化廠汰舊換新也會完工,至 116 年全國處理量能可達 700 萬公噸,未來3 年內本部將督導地方政府,依照法規標準方式處理,包含焚化及衛生掩埋。
  • 三、目前進度與成果
    • (一)持續定期召開「裸露垃圾處置進度追蹤會議」:已分別於 113 年 3 月 5 日、6 月 20 日、7 月 22 日、8 月 7 日及 9 月 26 日召 開 5 次會議,結合各縣市於全國圾掩埋場監控平台申報處置情形,本部定期追蹤並督導各縣市暫置垃圾執行進度,督促各縣市於 3 年內如期如質達成目標。
    • (二)裸露堆置垃圾掩埋場之場數及堆置量已逐步下降:統計至 113 年 9 月底,全國裸露垃圾暫置量已由 84 萬公噸下降 73.4 萬公噸。
    • (三)持續補助掩埋場整理整頓計畫:針對裸露垃圾堆置問題嚴重之掩埋場,優先補助地方政府加強掩埋覆土、打包、設置沼氣管、強化消防設施及建置智能監控等整理整頓及防災措施,統計自112 年 6 月至 113 年 10 月,已陸續核定新竹縣、屏東縣、南投縣、雲林縣、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臺東縣、澎湖縣等9 縣市相關補助計畫經費計 5.2 億元,加速解決垃圾堆置問題。
    • (四)中央拜會各縣市溝通協調輔導:本部彭部長前已現勘桃園市、新竹縣、南投縣、新北市、澎湖縣、高雄市(中區焚化廠)、花蓮縣(台泥 DAKA 氣化爐)、臺中市(大里掩埋場)、嘉義縣(大林掩埋場及鹿草焚化廠)及屏東縣(小琉球)等縣市之垃圾掩埋場或焚化廠,並拜會屏東縣、嘉義縣、新竹縣、澎湖縣及南投縣等縣長,暸解垃圾裸露暫置及改善情形,本部將持續拜訪各縣市,並邀請縣市首長及關心環境事務人士參與了解,加速妥善解決垃圾處理問題。
推動建置非法棄置 AI 智慧圍籬
  • 一、建立廢棄物清運車輛智慧監控遠端執法機制

    過去努力查緝犯罪,但破獲時大多已被大量棄置,造成事後環境復原成本大,究其原因為不法業者在清運廢棄物過程中關閉 GPS 車載裝置,或使用非列管之清運車輛載運廢棄物,以此規避廢棄物流向管制。

    為有效掌握事業廢棄物流向,有必要發展全新可達預防、即時處置效果之智慧監控機制,以避免污染持續擴大,本部從污染預防的角度,將「遠端執法」列為重要政策,以前瞻思維規劃整體環境改善策略,化被動為主動發現污染,針對污染熱區建置「非法棄置 AI 智慧圍籬」,達到 24 小時執行廢棄物流向遠端監控作業,並立即依法辦理,有效提升執法效率,避免污染持續擴大。

    「非法棄置 AI 智慧圍籬系統」運作機勢
    「非法棄置 AI 智慧圍籬系統」運作機勢
  • 二、智慧分析運作成果

    系統針對大型車輛辨識車牌,並透過 AI 模組分析其異常樣態,本系統可大幅降低不法業者之投機行為,督促列管清運機具軌跡異常改善。此外,透過物件辨識及異常停頓點分析,系統即時發現並掌握 2 場正遭非法棄置之場址,及早介入以遏止棄置場址擴大。

建立技師簽證數位學院

環工技師如未落實污染調查或確認事業污染防制設備是否具備足夠能力處理污染物種,除致污染物超過環保法規標準值增加環境負荷外,亦影響民眾居住品質。

為維持技師簽證品質,本部每年與地方攜手合作,共同執行技師簽證案件查核作業,當年度之查核數量原則以前一年度之簽證數量10% 作為基準,並優先針對簽證量大及簽證品質不佳之技師為查核對象,經統計 112 年至 113 年度 9 月 30 日止共計查核 525 件,研析其查核結果,缺失樣態為質量平衡計算錯誤、書面文件資料誤繕及缺漏、工作底稿未標註該廠特殊情況及不符環工學理等情事。

本部為提升技師簽證品質及專業知能,除持續執行上開查核作業外,將建立技師簽證數位學院,讓技師以不受地域、時間、天候及交通限制方式,學習簽證重點、程序及最新法規,其學院運作機制,係以「被動式學習」、「主動式學習」及「自動式管理」等模式,除主動提供執業技師學習管道外,並要求簽證不佳及首次執業之技師須上線學習,並設計學習題庫,於上完課後進行測驗,且後續透過自動研析模組,分析技師學習狀況,以作為後續篩選查核對象參考,希冀透過學院機制,能提升技師簽證品質及本質學能,預防環境污染及維護民眾居住品質。

推動全國菸蒂不落地方案

為提升環境品質,113 年 6 月 5 日邀請文化部李遠部長、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北一女中菸沒綠洲環保組織、重新思考〈Rethink〉創辦人、慈濟慈善基金會、便利商店、企業商家、民間團體等辦理「減菸蒂 淨環境 全國大聯盟啟動-從改變文化做起」活動,擬定「推動全國菸蒂不落地方案」,推動 6 大策略 21+N 措施,從改變文化做起,確實熄菸、不邊走邊抽菸、菸蒂丟垃圾桶,環境更美麗。並且,6 月 5 日公布「減菸蒂 淨環境 等你來+N 創意徵件」活動,8 月 19 日初審、9 月 2 日公布進入複審名單、10 月 18 日公布獲獎、11 月 22 日頒獎及作品發表會。

113 年 6 月 18 日與 6 月 19 日邀集相關機關、地方、環保團體研商「推動全國菸蒂不落地方案」作法,7 月 9 日下達推動實施。透過「改變文化」、「源頭減量」、「稽查取締」、「環境清理」、「公私協力」及「加強研究」六大策略及 21+N 措施推動執行。

為了讓吸菸民眾有地方可丟菸蒂,擬定「設置菸蒂盒推動指引」,113 年 5 月 30 日、6 月 19 日、6 月 27 日邀集地方政府、企業店家研商,7 月 9 日下達推動實施。優先在被丟菸蒂的熱區設置菸蒂桶。目前金門商圈設置熄菸筒、臺中逢甲商圈亦設菸蒂桶,籲吸菸者確實熄菸後菸蒂丟菸蒂桶,落實菸蒂不落地,截至 9 月底各地環保局設置或協調店家設置菸蒂盒設施 3,759 處。

為強化民眾「菸蒂不落地環境更美麗」觀念,積極利用公益資源-LED 公共服務訊息及廣播公共服務,113 年 6 月 16 日至 6 月 30 日期間於全國 73 處 LED 跑馬燈據點播出、7 月 1 日至 7 月 31 日期間於 198 個電台播放,有 1 萬 1,967 檔次的放送。

為了提升環境生活品質,擬定「環境衛生稽查管制計畫」,6 月 17 日下達實施,就亂丟菸蒂、垃圾,空地空屋及工地積水容器等,推動專案稽查,滾動檢討執行成效。

全國公廁管理維護
  • 一、修繕及新建優質公廁

    依據行政院核定「優質公廁及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08 年至 113 年),補助地方政府興建及修繕公共廁所,提升優質公廁環境品質,建置安心舒適及有尊嚴的如廁環境。截至 113 年 9 月止,累計補助 4,290 座公廁新建及修繕,達 4,000 座目標。

    行政院 4 月 3 日核定「美質環境推動計畫」(114 年至 119 年),核定總經費 77 億 7,081 萬元,持續推動老舊公廁汰換修繕、協助地方政府天災後復原環境能力,並推動環境美質化,結合在地特色建置特色示範點(如特色公廁等)。4 月 16 日函請立法院備查本計畫之選擇方案及替代方案之成本效益分析報告。

    4 月 17 日訂定「公共廁所興建及修繕工程督導指引」送地方政府據以辦理,就設計階段、工程招標階段及工程執行階段等 3 大階段,提供地方政府督導及掌控工程案件執行進度,以提升公共廁所工程品質。

    為提升公共廁所的美感,設計如廁民眾舒心、放心及舒適的空間,舉辦公共廁所設計競圖活動,期望引入更多創新思維,提升公共設施的空間服務品質。經過 3 個月的徵件,有 24 件投稿,選出3 件優等及 5 件甲等的作品,7 月 1 日辦理公廁競圖頒獎及發表會。

    公共廁所是一服務民眾的空間場所,目的就是要給民眾一舒適、安心、有尊嚴的如廁環境,為了不遺落任何一個人,8 月 6 日下達「性別友善廁所倍增行動方案」。透過「設置標準配備」、「專家諮詢」、「性別友善廁所標示」、「績優公廁評比納入性別友善廁所」、「定義性別友善廁所」、「宣導、研討與觀摩」、「納入地方績效考核」及「補助地方興建或修繕」策略,來達成性別友善廁所由 113 年 623 座至 118 年 1246 座的目標,落實國家永續發展 SDG5 性別平等、SDG6 環境衛生及 SDG11 建構具有包容、安全及永續特質之城市。

  • 二、推動公廁品質提升

    為鼓勵公私部門提供優質的公廁空間與品質服務民眾,辦理績優公廁評比活動,並創新新增「企業提供類」、新增「績優性別友善公廁」及「績優清潔單位」獎項、首度導入民眾投票機制等,納入績優公廁評比辦法中。為提升公廁 QR code 功能,修正 4 項便民功能,民眾可即時反應改善意見,管理單位應即時派員改善。

    7 月 26 日訂定「公共廁所列管及維護管理指引」送地方政府據以辦理,說明公共廁所列管原則及維護管理要項。推動公廁文化,透過電台廣播宣導民眾優質如廁文化,包含「衛生紙丟馬桶」、「自己弄髒自己清」、「如遇公廁清掃人員不吝說聲真乾淨,感謝您」等。

向海致敬海岸清潔維護

行政院 112 年 9 月 23 日核定「向海致敬-海岸清潔維護計畫(113~116 年)」,由內政部、交通部、經濟部、國防部、財政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海洋委員會、教育部及本部等 9 個部會盤點各海岸清理及源頭管理等工作,並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並透過「定期清」、「立即清」及「緊急清」的清理機制,讓全國 1,990 公里海岸每吋土地都乾淨。

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自 109 年起,均已投入人力、經費清理所轄海岸。自 109 年至 113 年 9 月 30 日止,全國共清理超過 25.5 萬公噸垃圾;本部每季結合民間團體進行海岸廢棄物調查,從 108 年 2,294公噸減少到 112 年 940 公噸,整體海岸廢棄物已下降 6 成。民間淨灘及海岸認養成效,統計 113 年 1 月至 6 月共有 211 段海岸被認養,認養團體 346 個、認養長度 231.4 公里,申請淨灘 1,364 筆。

為攔截陸源垃圾流入河川,本部與經濟部水利署合作執行河川垃圾攔除作業,統計 109 年至 113 年至 8 月 31 日止,全國固定攔除點(含水門 2,814 處、抽水站 213 處、其他攔除點 1 萬 3,232 處)共計 1 萬 6,259 處,累計機動攔除點 4 萬 1,832 處,攔除垃圾 4.3 萬公噸。

113 年 7 月底受凱米颱風影響,本部立即啟動緊急清理機制,7 月 26 日解除颱風警報後,7 月 27 日發文提醒海岸權管單位進行災後巡檢及清理作業。8 月 6 日由行政院陳政務委員金德率本部前往彰化縣瞭解易堆積垃圾海岸在凱米颱風後清理的情況。為使各部會及縣市之間持續相互學習海岸清理與維護作法,精進提升海岸管理成效,同日至臺中港北堤辦理海岸業務觀摩會,邀請港務公司分享海岸廢棄物清理成效,參與人數共 111 人。

本部自 106 年 7 月與環保團體共同成立「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平臺」,定期召開會議,並以「源頭減量」、「循環利用及替代」、「末端攔截及移除」、「海廢現況影響、政策之研究調查」及「擴大合作參與」等五大面向,輔以「政策導向」及「方案明確」為原則訂定項行動方案,公私協力,共同辦理海洋廢棄物治理等工作。3 月 8 日及 7 月 30 日與海洋委員會共同召開第 22 及 23 次「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會議,邀請海洋委員會、農業部及 13 個民間環保團體,共同研商修正「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第三版(草案)」,並於 5 月 16 日下達。

登革熱防治

本部與衛生福利部二位部長共同主持召開「行政院重要蚊媒傳染病防治會議」,每月 1 次並因應疫情變化隨時調整,邀集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傳達防疫政策及各項防治工作成果聯繫,並督促中央部會落實「空地、空屋及公共工程工地」場域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

持續推動登革熱防治精進措施。為即早整備登革熱防治並預防發生,以及為使孳生源清除能確實落實,增加作戰能力,擬定 113 年度登革熱精進措施,113 年 1 月 25 日召集各環保單位研商,113 年 2 月 26 日下達 113 年度登革熱十大防治精進措施:落實衛教宣導、複式動員清除孳生源、大動員計畫、建立基本資料及定位、巡檢及評比、外部稽核、加強空屋空地與工地稽查、機具調度、藥品整備、非必要不噴藥措施。

地方政府 113 年 1-8 月執行衛教宣導 8,414 場次。5 月 21 日督導嘉義縣舉辦登革熱疫情區域聯防實兵演練。5 月 23 日辦理雲林縣古坑鄉登革熱孳生源清除會議。6 月 1 日督導屏東縣舉辦登革熱孳生源清除誓師大會。6 月 1 日部長視察臺南市安平區億載里登革熱巡檢孳清,並慰勞防疫人員。6 月 15 日部長參加高雄市「無痕山林淨山柴有你」淨山活動,向民眾宣導登革熱巡檢孳清。8 月 1 日部長視察臺南市災後復原,呼籲落實登革熱巡檢孳清。

因應凱米颱風水災積水,及後續豪雨致災積水,113 年 7 月 26 日函請各環保局持續落實高風險場域巡檢孳生源、加強溝渠清疏。8 月 1 日部長視察臺南市災後復原,呼籲落實登革熱巡檢孳清。8 月 15 日函請各地方政府注意雨後積水,加強環境清理、病媒蚊孳生源清除與環境消毒;並為降低登革熱流行風險,請加強登革熱防治工作。10 月 4 日因應山陀兒颱風函請各環保局加強權管場域之環境巡檢並發布新聞提醒民眾於風災後主動檢查居家戶內外環境,落實清除病媒蚊孳生源。

進行物資整備及巡檢。盤點全國可投入環境清消作業之機具及藥品等。113 年度補助地方環保局累計 4,051 萬 4,225 元,辦理各項登革熱防治業務如採購防疫物資、藥品、噴藥機、割草機等;辦理環境衛生、病媒防治等抽複查及僱工等。113 年 1-8 月督導地方政府巡檢,動員 69 萬 2,987 人次、清除孳生源 122 萬 2,747 處、噴藥 3 萬 4,897 處及告發 3,478 件。

相關附件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