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創新空氣污染智慧稽查,全國首例
為有效提升科技執法,本署近年來運用「區域智慧空品感測物聯網(AIoT)」搭配「AI人工智能技術」,對於污染潛勢熱區加以掌握排放時間、感測器數值變化、污染分布等內容,透過AI物聯網資訊整合以全面提升環境監控能力、識別污染熱點。相較於傳統稽查人力駐點巡查導致時間、人力消耗、效益低等劣勢,已取得相當成效,除此之外對於各環保系統間原物料使用量進行勾稽比對申報量,甚至以跨域結盟合作平臺,透過多方力量查調業者原物料進銷量找出違法空污費短漏報廠商。科技執法除有效掌握污染來源,更進一步藉由文件比對找出不當牟利關鍵事證,本署自106年起查獲多起指標性重大非法繞流排放廢氣或未妥善處理廢氣、短繳空氣污染防制費等申報不實蓄意違法事證,多起案件查獲後經國內各大媒體報導,展現出環管署稽查成效。

環管署106年起查獲臺中市達新公司重大空氣污染違規案,為全國首例非法繞流排放有害空氣污染物廢氣遭查獲案件,除裁處行政罰鍰外,並依據行政調查結果,對該公司短繳之空氣污染防制費,由環保機關追繳及司法機關沒收不法利得合計新臺幣1億6千餘萬元,開啟實現環境正義新的里程碑,其中涉犯空氣污染防制法之重大案件計14案,並追繳、沒收不法利得合計逾13億元,有效實現環境正義。
環管署打擊重大空氣污染違規案件不遺餘力,取得斐然成績,有效降低臭氧前驅物揮發性有機空氣污染物排放量,統計106年至112年以來所查獲違反事業,透過事業停工、製程優化、提高廢氣集氣設備效率、改善空氣污染防制設備、改用環保原料等改善方案,已削減約每年3,600公噸揮發性有機空氣物排放量,每年約減少1.5座六輕離島工業區整年排放量。統計近年來因查獲重大空氣污染違規案件,削減甲苯排放量約1,081公噸、削減二甲苯排放量約91公噸,可有效降低人體曝露於環境大氣中之健康風險。

環管署106年首度查獲臺中市達○公司以非法管道排放含有高濃度之有害空氣物染物二甲基甲醯胺及甲苯之廢氣,然依當時空污法未訂定工廠排放有害空氣污染物之種類及排放限值,且該類型違法行為無犯刑責規定,又非法排放管道因不符合空污法規範之採樣平臺等相關規定,所採驗之空氣污染物樣品濃度亦不具代表性,因此該重大污染行為未能科處刑罰,對不肖業者嚇阻效果非常低。經回饋本案查核實務經驗,使環境部相關法令(增)修訂如下

- 發布單位:中區環境管理中心
- 發布日期:113-10-01
- 檢視更新日期:114-02-26